18911647839
独家策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独家策划

还记得2015年的酒行业吗?

来源:微酒 2025.07.13 3369


文 | 大羊


还记得2015年的酒行业吗?


杨陵江、郝鸿峰的电商之战搅动着“酒局”;茅台镇“染酱暴富”的奇迹悄然酝酿。


这是一个属于“互联网+”的年份,一个“活人感”爆棚的年份,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盲目”的乐观,一种深信“未来已来”的亢奋——后来的人们,无比怀念地称之为“经济上行的美”。


对于刚刚从“塑化剂”影响、“限三公”禁令的冰窖里探出头来的中国白酒行业,这股暖流来得如此汹涌而及时。它像一剂强心针,激活了蛰伏的野心,点燃了压抑的欲望。


资本如潮水般涌入,新面孔带着颠覆的锐气闯进古老的酒坊,老牌诸侯们摩拳擦掌,试图收复失地或开疆拓土。每个人都意气风发,每件事都充满戏剧张力,每个明天都仿佛镀着金边。


那感觉,就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钱在烧,梦在飞,酒香里,飘着黄金的味道


“未来五年,销售额破千亿”!


这是郝鸿峰在2015年酒仙网挂牌仪式上的豪言,还更像是一种承诺。说是承诺,因为人们相信:这或许真能实现。



因为那个时候的股市就是这么疯狂。


2015年的中国股市,上演着人类金融史上罕见的奇观。深沪两市如同脱缰的野马,“千股涨停”的红屏成为常态,交易大厅的空气里弥漫着金钱燃烧的味道和一夜暴富的眩晕。 5月22日,近两万亿的成交额,不仅刻下了A股的历史巅峰,也刷新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单日心跳纪录。


这股资本狂澜,也毫无悬念地席卷到了白酒江湖。5月28日,迎驾贡酒在上交所的锣声中,开启了资本化新征程;仅仅一个月后,6月29日,口子窖的上市钟声再次敲响,酒企的接连上市,像是在沉寂已久的白酒资本版图上投下两颗耀眼的信号弹,点燃了无数人对这个传统又充满诱惑的行业“无限可能”的贪婪想象。


资本的嗅觉是敏锐的,人人都在谈论万亿市场,人人都想在酒业盛宴中分得一杯羹。新产品、新模式、带着互联网基因的新资本,如过江之鲫,纷纷涌入这片看似遍地黄金的水域。


江小白,这个凭借“语录瓶”和情绪营销异军突起的“文艺青年”, 早已不是初出茅庐,在2014、2015年接连拿下A轮、A+轮融资,成为资本眼中最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它的成功,像一枚深水炸弹,不仅引爆了市场,更炸开了“白酒年轻化”这个古老行业的新话题,让传统巨头们开始正视年轻消费者的存在。



与此同时,来自茅台镇“染酱暴富”的神话也正在酝酿。


联想系的张传宗,一次茅台镇之行后,呼朋引伴,召来49位朋友,共同创立了“肆拾玖坊”。这个以互联网为血脉、以圈层为根基的“新物种”横空出世。第一坊“酱酒坊”、第二坊“鲜米坊”……创新产品接踵而至,迅速在网络上掀起风暴。一种全新的、带着互联网江湖气的生存法则——“圈层营销”在酒业打响。


新版图在不断扩张,旧版图也不甘示弱,并购圈地的大戏在这一年紧锣密鼓地上演:


青青稞酒斥资1.4亿鲸吞中酒网,传统酒企第一次将触角大胆伸向电商领域,拉开了拥抱“互联网+”的序曲,野心昭然。


古井贡酒岁末宣布收购黄鹤楼酒业51%股权,名酒企业间首次跨省大规模并购,一声惊雷,释放出行业整合加速的强烈信号,巨头们开始跑马圈地。


1919在“双十一”的硝烟前夜,果断并购购酒网,流通领域的版图争夺战悄然升级。


上市钟鸣,新锐破局,并购硝烟……2015年的白酒资本市场,是一幅活色生香的“浮世绘”。 每一笔交易,每一次敲钟,每一场并购的背后,都涌动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对白酒未来版图的无限憧憬与勃勃野心。钱在烧,梦在飞,酒香里,飘着黄金的味道。


酒林江湖恩怨录


如果说2015年白酒江湖的底色是让资本沸腾的金色,而真正让那个年代在记忆中闪闪发光的,当然更离不开那群活生生、敢想敢干、棱角峥嵘的“大人物”!


杨陵江,江湖人称“杨大炮”,就是那个年代“敢想敢干敢说”代表的第一人。


管你巨头林立,管你森严等级,管你颜面几许!他敢用客观的数据“揭短”,戳破名酒销量下滑的皇帝新衣;他敢抡起“价格屠刀”,把特价、低价名酒像不要钱似的砸向市场,贴身肉搏……惹得五粮液、郎酒等名酒怒斥,提出“断供”威胁,似乎也不过是给他“行业公敌”的勋章又添了一道豪壮而耀眼的金边。


“我已经是行业公敌!”——杨凌江的这声呐喊,至今听来,依然能感受到那股草莽时代孤胆英雄的冲天豪气和大无畏。


而彼时他的宿敌——郝鸿峰,同样是被那个疯狂的时代选中的弄潮儿。


2014年阿里纽交所上市的钟声、软银2900倍的投资神话,像魔咒也像灯塔,照亮了每一个野心勃勃的灵魂。


“再造一个阿里!”——这梦想像野火燎原,烧得人心滚烫。 万亿白酒市场撞上互联网的风口,在所有人眼中,这就是一片流淌着“泼天富贵”的应许之地。


杨、郝,这两位执掌流通命脉的枭雄,为了争夺资本的青睐和市场的王座,注定狭路相逢,上演了一场火星撞地球般的对决。


“双十一”的销售榜单,是他们的生死擂台;特价名酒是弹药,流量眼球是战场,贴身肉搏,刀刀见血,那是真敢打;社交媒体上的隔空骂战、唇枪舌剑,更是把个人恩怨炒成全民围观的“撕逼”大戏,那叫一个敢说。



两人的“爱恨情仇”在圈内圈外激起滔天巨浪,成为酒桌上令人血脉偾张的谈资。


然而,江湖最迷人的,就是它的峰回路转与快意恩仇!


谁能想到,就在所有人以为这场龙争虎斗要打到地老天荒时,2016年的中国酒业商业领袖50人论坛上,镁光灯咔嚓一声——这对“冤家”竟然肩并肩站在一起,笑容灿烂地定格了历史!而后来更成了一起在春熙路撸串、喝酒的兄弟伙。



如今回望,杨陵江与郝鸿峰的激烈对抗与戏剧性和解,早已超越了个人恩怨。它像一枚琥珀,完美封存了那个属于2015的独特精气神:


——那是野心如野草般疯长的年代,敢想,敢干,敢把天捅个窟窿!


——那是竞争赤裸裸、刀光剑影的年代,却也藏着英雄惜英雄的江湖豪情!


——那是一个规则尚未完全固化,充满可能性,允许“活人”肆意张扬、赤膊上阵的黄金年代!


我们怀念那个“活人感”炸裂的白酒江湖,何尝不是在怀念那份敢闯敢拼、快意恩仇的滚烫豪情?那份属于创业者、属于拓荒者的,一去不复返的“真”与“敢”!


巨头砺剑:深海潜行,剑指未来


当新锐们在资本浪尖上纵情狂舞,当流通枭雄们在镁光灯下快意恩仇时,白酒江湖的定海神针——那些头部巨头们,却选择了在喧嚣之下,深海潜行。


2015年,对他们而言,并非聚光灯下的秀场,而是砺剑无声、布局千秋的关键一役!那份沉静中的力量,是那个黄金年代另一种令人怀念的“敢”——敢在无人处深耕,敢为未来下重注!


市场的暖意,最先出现在敏感的神经末梢——价格上。头部酒企率先亮剑:


五粮液,核心产品52度出厂价从609元提至659元;泸州老窖,铁腕强硬,要求所有带“泸州老窖”字样的产品结算价必须站上百元大关;茅台,严令经销商一批价不得低于850元/瓶……后来的几年中,人们看着一飞冲天的白酒价格眼花缭乱,没人不在感慨当年提价的勇气。


2015年,茅台,这位深谋远虑的盟主,落子有声、力透棋盘:


重启一代名酒“贵州大曲”,在2015年春糖,召开“贵州大曲,酒别重逢”发布会,同时王茅、华茅也正式亮相。至此,茅台家族“三茅一曲”的产品格局正式形成。


同年,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成立,单独运营酱香系列酒,成为茅台战略部署的关键一步。


2015年,泸州老窖的改革,则带着一股“刮骨疗毒”的悲壮与决绝:


推行“大单品”战略,挥刀砍向冗余, 从3000多个条码血淋淋砍至900余个,壮士断腕,只为轻装上阵。


强力提升百元以下产品门槛,整肃经销商队伍! 这份敢于向自身积弊开刀的勇气,在那个狂飙突进的年代里,显得尤为清醒与珍贵。


颠覆“柒泉模式”,构建“品牌专营”新体系! 这是渠道根基的重塑,阵痛剧烈,却义无反顾。泸州老窖用行动诠释:敢破敢立,方能涅槃重生。


2015年,郎酒,在董事长回归后,也吹响了复兴的号角:


“控货提价”稳盘, 给终端价格体系注入强心针;单独成立小郎酒事业部, 为这颗潜力新星铺设独立成长的轨道。当年业绩30%增长、扭亏为盈,这是对敢闯敢试、锐意改革的最好回响。


2015年,体制的坚冰,也在被“敢为人先”者打破:


衡水老白干,混改成功,成为白酒行业“混改”破冰第一股,为沉闷的体制撕开了一道创新口子;


沱牌舍得,迎来天洋入主,从国企转身民营,聚焦“舍得”,开启二次创业的腾飞之旅, 这份拥抱变革、敢于转身的魄力,同样激荡人心。


如今回望,2015年巨头们的深海砺剑,虽无资本市场的喧嚣,亦无江湖恩怨的戏剧,却蕴含着穿透周期的磅礴力量。他们在产品矩阵、价格体系、渠道根基、品牌战略、体制藩篱上所做的深沉调整与前瞻布局,如同深埋地下的根脉,为日后喷薄而出的枝繁叶茂积蓄着惊世伟力。


不知道你是否记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小学老师“出走”的离职信,正是出现在2015年——那个相信自己,相信社会,相信一切都有可能,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时代。我想,对于那个时候的酒业人来说,或许更想说的是“酒业那么大,我想去闯闯”。而历经了十年岁月沉浮的你,现在,又想对十年前的自己,或是十年后的自己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