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1647839
独家策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独家策划

会稽山提价背后是一盘大棋?

来源:微酒 2025.04.03 3541


文 | 张强


近日,关于会稽山提高部分产品出厂价的消息引发业内的高度关注,大家纷纷讨论这一动作的出发点和市场影响。


作为黄酒行业的龙头品牌之一,会稽山时隔九年再次提价背后暗藏着哪些玄机?提价对会稽山自身、经销商与渠道商,乃至整个黄酒行业会有怎样的影响?


解码会稽山九年磨一剑的价格战略突围


在黄酒行业原料成本突破历史极值的2024年之后,会稽山跨越九载的价格沉默期,以1-9%的梯次调价叩响行业变革战鼓。


2025年3月31日,会稽山发布调价公告,宣布对纯正、三年陈、坛装及花雕等系列产品实施1-9%的价格调整,这是该企业自2016年以来首次启动系统性调价。


在行业成本压力持续攀升、消费升级加速的背景下,这场迟到九年的价格调整,或将成为黄酒品类价值重构的标志性事件。


这场被业界称为"黄酒价值保卫战"的战略动作,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呢?


首先,成本传导压力下的战略选择;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指出,2024年全球极端气候导致糯米主产区减产,价格同比上涨12%,叠加小麦、酒曲等辅材成本攀升,黄酒企业原料成本占比已突破45%。



在此背景下,通过产品提价而非压缩渠道利润来转嫁成本压力,既保障经销商利润空间,又为品质升级腾挪战略资源。这种成本传导方式,相较于行业惯用的降质减配更具可持续性。


其次,兑现黄酒价值需求,重构行业定价坐标系;


当前黄酒行业面临严重的价值错配:主流产品单价不足白酒1/12、葡萄酒1/8,行业利润率仅为白酒的28%。这种"价格洼地"现象与黄酒3000年酿造历史、非遗工艺传承形成鲜明反差。


会稽山作为头部企业率先提价,意在通过价格杠杆重塑品牌定位,推动黄酒从“低价口粮酒”向“品质消费品”升级,实质是重构行业定价坐标系。


第三,巩固渠道价值链,提振经销商与渠道商信心与积极性;


作为多年的老产品,与白酒一年一涨价相比,会稽山已经九年时间没有提价,经销商与渠道商利润几乎透明,通过提价可以激活渠道价值链,让产品的生命力更加顽强。


会稽山几大产品的提价,有两个好处:第一,有利于巩固渠道价值链;第二,有利于提振渠道商信心和积极性。



第四,大众价位消费升级,通过提价来应对消费新需求;


提价本质是消费者教育的货币化表达,黄酒属于社交性消费品,消费者希望通过价格来增强其社交价值。最近几年,黄酒在大众价位的消费升级在持续加速,现有产品结构难以支撑价值跃升。


此次调价既回应消费端"以价量质"的心理需求,又通过价格锚定价值塑造强化社交货币属性,实现从功能消费向情感消费的跨越。


这场迟到九年的价格调整,本质是会稽山对行业发展规律的深度把握:在成本倒逼中完成价值重构,在消费升级中抢占品类先机。当行业还在争论"黄酒如何突围"时,会稽山已通过价格策略构建起"品质升级-价值回归-品牌溢价"的良性循环。



黄酒价值革命:解码会稽山提价背后的战略棋局


在黄酒行业平均成本上涨23%、消费市场呈现K型复苏的背景下,会稽山的提价决策绝非短期市场行为,而是一场重塑行业价值体系的“战略远征”。

这场以"价格杠杆"撬动"价值升维"的战役,正在改写黄酒行业的竞争规则。


首先,参考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轨迹,茅台、五粮液等头部企业通过"价格锚定-价值回归-品牌升级"的三级跳战略,成功实现从区域品牌到国际品牌的跨越。


会稽山此次提价,本质上是在复制名酒企业的成功路径:通过建立合理的价格梯度,为后续产品线升级和品牌价值提升预留战略空间。正如1989年白酒行业集体调价催生了名酒价值体系,会稽山此举或将重塑黄酒品类的价格认知框架。


其次,产业链协同的价值传导,提价策略的深层逻辑在于构建"厂商-经销商-消费者"的价值共同体。通过适度提升出厂价,企业不仅能够优化渠道利润分配,更能引导经销商从单纯的产品搬运工向价值服务商转型。


第三,消费场景的生态再造,价格调整倒逼企业进行全维度创新,在产品端,通过“兰亭”打开高端商务消费市场,“一日一熏”则突围年轻消费市场;在渠道端,布局新零售、即时零售、电商直播等新兴消费场景;在体验端,构建"黄酒文化+沉浸式消费"的场景生态。



四,寻找全国化破局的契机,会稽山通过提价改善渠道利润率,本质是以商业逻辑破解地域困局。这种"以价换量"的逆向思维,或将改变黄酒企业依赖区域市场的基本盘,为全国化布局打开战略窗口。


在消费理性回归的当下,黄酒品类的健康属性和文化价值正在获得市场重新认知。这场价格变革实质是品类价值的系统重构——通过打通"品牌溢价-渠道活力-消费升级"的价值链循环,为黄酒行业开辟穿越周期的增长通道。当行业龙头率先提价,整个产业生态或将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战略转折。


会稽山提价背后的战略转身:从防守到进攻的高质量跃迁


会稽山的提价,绝非简单的价格数字调整,而是其战略重心从"市场防御"转向"主动出击"的关键信号。


会稽山的战略转身,本质上是黄酒产业价值重构的缩影:通过价格调整撕开市场认知缺口,以品质升级重塑价值坐标,最终完成从"地域性产品"向"文化性消费品"的蜕变。


在会稽山的战略转折中,通过产品矩阵的战术突围、消费场景的战略重构、价值链条的深度再造,这三大维度构筑攻防转换基础。


在产品矩阵的战术突围中,会稽山通过"双核驱动"策略打破黄酒传统边界:


兰亭系列以《高端黄酒分级及评分标准》制定者的身份,将价格带拉升至500-2000元区间,填补高端黄酒市场空白,2024年销量登顶印证其品质话语权。



一日一熏气泡黄酒以"72小时破千万"的爆发力,实现80%年轻客群渗透,开辟出"黄酒+气泡"的增量赛道 。


在消费场景的战略重构中,会稽山突破"冬季温饮"的时空限制,创新构建四季消费场景,夏季冰饮、秋蟹配黄酒将推动黄酒消费场景扩容40%。


在价值链条的深度再造中,会稽山实行严格的价格管控,保障经销商与终端商合理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加强C端化营销,建立新型的产品发展模式。



比如会稽山•兰亭则在圈层营销方面建树颇多,在深耕精英圈层,精准锁定、精准沟通、精准触达等方面,与消费者建立起了很好的联系,并打造了专属自己的品质密码和品牌印记。


这种"进攻性防御"策略已初见成效—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全年营收16.31亿元,同比增长15.60%,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17.74%,其中中高端产品占比67%,这两项关键指标正推动黄酒行业进入"价值回归"新周期。



当下会稽山的战略选择,恰似围棋中的"大飞守角":既以品质根基筑牢防守城墙,又以创新布局展开战略攻势。这种攻守兼备的发展模式,或许正是中国传统酒业转型升级的破题之钥。


会稽山的九年一剑,本质是黄酒产业从"成本定价"向"价值定价"的惊险一跃。当价格调整与非遗工艺升级、数字渠道变革、文化IP打造形成战略共振,一个曾被低估的千年品类正以进攻姿态,重写中国酒业的价值版图。这场价格突围战,或将成就黄酒行业的"茅台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