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曾琼仪
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高端化与结构化升级已成为确定性增长赛道。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千元价格带产品市场容量突破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
在此背景下,区域名酒的结构性机遇来临。
在西北市场,伊力王酒·蓝王凭借一串数字正在改写区域名酒价值认知——“13116”。
区区五个数字,为何能够成为伊力王酒·蓝王的品质密码?
细分来看,“1红、3优、1专、1海、6匠”是伊力王酒为蓝王梳理出的品质要点,也正是“13116”背后的真实含义——
1个红色兵团文化传承;
3个独特优势;
1项国内首创黄金窖池专利技术;
酒海陈藏10%珍稀生命之水;
6项独具匠心的包装创新。
微酒梳理发现,在“13116”的品质密码之中,蕴藏着“历史-原料-酿造-包装”的完整品质链条保证。
先看历史。
1949年王震将军率部入疆,将359旅的南泥湾精神深植伊犁河谷。1955年冬,717团将士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酿出第一锅白酒,开启了伊力特轰轰烈烈的酿酒事业。
以严谨的军人作风入酒,品质自然得到保证,也正因如此,伊力特作为“新疆第一酒”名副其实。
再看原料。
微酒获悉,伊力特酿酒用的“五种粮食”(高粱、小麦、大米、玉米、豌豆)均产自位于伊犁河谷的兵团农场种植基地,采用新粮酿酒,通过自然生态管理,从源头保证原料品质。
而酿酒所用到的水更是取自伊犁河源头—天山山脉第二高峰的汗腾格里峰的雪山,蕴含多种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形成了无可比拟的酿酒水质。
此外,伊力王酒·蓝王所用基酒更是优中选优,匠心遴极,这些基酒都是在陶坛中存储数年,充分老熟之后选出的“酒中黄金”。
接着看酿造。
一方面,白酒酿造的地理环境是重中之重。伊犁河谷作为中亚的“湿岛”,北、东、南三面环山,构成“三山夹两谷”的地貌轮廓,形成独一无二的自然气候条件,造就了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天然闭合式酿酒生态圈。
另一方面,窖池也是伊力王酒的底气。基于伊犁地区独特的环境,伊力特探索出独特的“长窄型老窖泥发酵窖池”。通过完美的5:1:2黄金比例,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最佳的发酵环境,从而使伊力王酒·蓝王产具有浓郁芳香且丰满的酒体。
最后,看包装。
从日本JFE钢铁0.18mm超薄马口铁,到南非百年栓皮栎木塞;从苏麻离青釉料的手工描金,到42道质检工序的严苛把控,每个细节都暗藏玄机。通过“四十二道”苛刻质检工序,伊力王酒·蓝王才得以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可见,“13116”覆盖了伊力王酒·蓝王从孕育到出生的全部环节,“严谨”二字深深刻进了蓝王的每一滴酒液里。
伊力王酒作为伊力特的核心战略品牌,蓝王更是凭借极致品质与品牌力成为“新疆待客第一酒”。在“13116”的品质把控之下,伊力王酒·蓝王经历近30年沉淀、三代兵团人坚守,正在逐渐建立西北白酒的品质话语权。
在茅台引领的“陈年酱香”、五粮液主导的“多粮浓香”之外,伊力王酒·蓝王正在开创“生态浓香”新品类。其以“天山三绝”(冰川水、黄金窖、雪域粮)构建品质差异,用“军工精神+科学酿造”重塑价值逻辑,这或许将为区域名酒高端化提供可复制的范式。
另一方面,伊力王酒做为伊力特形象代表作,蓝王作为其明星大单品,正在全力助推伊力特品牌持续走向全国。
2024年,伊力特以浙江、江苏、陕西等9大市场为核心,集中力量打造样板市场,协助经销商开展会战工作,实现产品快速导入终端,例如,协助河北邢台、甘肃兰州等市场终端展开动销大会战。
2024下半年以来,伊力特更是继续全面推进“1238”战略,优化“成都+乌鲁木齐+总部基地”运营模式;完善厂商一体化服务体系,最大力度支持经销商,充分赋能营销,在品牌营销、产品研发、消费者培育、渠道下沉和团队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稳疆内、拓疆外。
随着伊力特全国化进程的持续深化,伊力王酒也将强势占领各大区域的高端市场。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中国白酒进入长期主义竞争阶段,伊力王酒的“13116”体系展现出惊人的战略前瞻性。
在微酒看来,这个用70年时间打磨的品质金字塔,既承载着兵团精神的硬度,又蕴含着生态酿造的精度,更彰显着文化创新的温度。在品质消费的星辰大海中,这场来自天山的品质革命,正在书写中国高端白酒的新疆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