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曾琼仪
“月华如水,繁星隐曜”本是世人熟知的“月明星稀”自然规律,当皎洁的玉盘悬于天幕,万千星辉便悄然隐没。但在初春时节的泸州,我们却见证了“皓月当空,群星璀璨”的产业奇观——这座被长、沱两江与赤水河共同滋养的酒城,以三天时光重塑了我们对白酒产区的认知。
谈及泸州,众所周知的是泸州老窖与郎酒这对“双子星”,可当我们真正踏入这片弥漫着酒香的土地,方惊觉其浩瀚天穹中竟闪耀着无数颗明亮星辰。“月明星众”这看似违背自然法则的盛景背后,究竟涌动着怎样的产业势能?又是什么让这片神奇的土地既能托举明月生辉,又容得下星河灿烂?
泸州,作为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产区之一,承载着千年酿酒历史,也面临着行业深度调整的考验。在“高质量发展”命题下,泸州产区以“月亮”(头部企业)引领、“繁星”(中小企业)共生的生态格局,展现出独特的产业韧性。
微酒获悉,泸州全市现有窖池11万口,拥有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便从未间断使用的“1573国宝窖池群”,各级文物保护窖池约7000口。全市现有酒类持证生产企业328户,其中规上企业137户(占全省50%、占全国15%)。
毫无疑问,泸州产区正凭借地理及历史优势,走在产区集群化发展的潮头。
那么,其更多细分优势究竟在何处?
首先,泸州白酒产业链的完整性是其核心竞争力。从原粮种植、原酒酿造到包材配套、智能装备制造,再到商贸物流和会展金融,泸州构建了覆盖一二三产的全周期业态。
其次,是品牌矩阵与产区协同。
泸州不仅拥有泸州老窖、郎酒两大全国知名品牌,还培育了玉蝉、仙潭等区域强势企业,以及川酒集团等平台型龙头。这种产业组织体系,既巩固了头部企业的引领地位,又通过原酒品牌化、小众酒创新孵化(如醉清风的低度潮饮)为中小企业开辟新赛道。
最后,是政策与生态的双重护航。
2023年,泸州市发布《泸州市建设世界优质白酒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2025年白酒营收要达到1500亿。当年,泸州产区营收即突破1300亿。近年来,通过土地综合整治、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政策,泸州政府不断为白酒产业腾挪空间,更通过技术扶持,大力推动产业向数智化转型。
也正因如此,泸州产区才得以表现出既有泸州老窖、郎酒这样的龙头引领,也还有一众中小企业迎面而来的“美美与共”之景。
“美美与共”之外,本次产区行给微酒的最大印象便是——数字化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可以说,在3天的走访中,10家企业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勾勒出泸州产区的立体生态。
先看泸州老窖黄舣酿酒生态园如何让传统酿造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白酒行业内的首个“灯塔工厂”,拥有每年10万吨的智能化包装能力,还能年产优质固态纯粮白酒10万吨、酒曲10万吨和储酒38万吨,实现了固态酿造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行业第一、酒曲产能行业第一、综合保障能力行业第一。
在数不清的“第一”当中,想起泸州老窖连续701年不间断酿造的场景,科技与传统的融合,在这一刻竟让人有几分感动。
再看郎酒庄园的世界级景观。清晨漫步在庄园的小径上,微风轻抚过脸颊,带来阵阵清凉。走进酿酒车间,轻雾缭绕间,场景忽暗忽明,给人一种穿越历史的恍惚感。在这里,时光仿佛真的静止了,只剩下酒与匠心的深深对话。
跳出景色来看这座庄园,每年超20万人次的参观量,郎酒将“生长养藏”的秘密守护在这座庄园内,在将庄园模式做到极致的同时,郎酒也在以庄园为载体,向世界传递“郎酒之音”。
此外,聚焦中小企业,微酒还看见了泸州产区原酒企业们的品牌化突围。例如巴蜀液等原酒企业不再甘于“幕后”,而是通过打造自有品牌加速提升附加值。
以及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的川派清香代表醉清风;积极拥抱电商直播的川酒十朵小金花之一的玉蝉酒业;集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定制、销售为一体的四川第一大国有酱香型白酒企业四川省川酒集团酱酒有限公司;泸州市唯一获得中国“特色果酒项目”荣誉的泸州顺成和庄园酒业......
从“老名酒”到“新势力”,泸州产区的多元全景让我们看见了专属于此地的更多可能性。
泸州产区的突围,不仅依赖产业逻辑,更离不开一群“躬身入局者”的坚守与奉献。
当我们一行深入茅溪镇,来到茅溪酱酒园区时,实实在在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临时搭建的板房,重重叠叠的高山,以及尘土四起的工地。
在这里,临时板房办公室成为常态。开发区负责人坦言:“项目不等人,我们必须在一线解决问题。”这种务实作风,推动了九坝、天龙湾、天富等百亿级和多个数十亿级项目持续落地和投产。
而“奉献精神”实则早已渗透进泸州产区产业发展的每一环节。
站在微酒视角看见的是,四川古蔺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星顶着烈日,三步迈作一步,只为挤出多一分多一秒时间,向大家介绍茅溪酱酒园区项目从一块砖头到如今框架已起的模样。清晰记得,当谈起每个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多少产能;未来总体将为古蔺县提供多少就业岗位;搭建板房政府时刻关注项目进度时的李星,眼里的光芒胜过星空。
▲四川古蔺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星
在微酒看来,政府的持续发力、相关人员对于项目的“处处抠细节”,都是产区崛起的隐性动力。
2月17日,泸州市召开白酒产业生态链2025年第一次工作推进会。
会议指出,2025年,全市酒业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将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从“扩产能”逐步向“拓市场”并重转变,全面提升泸酒产业核心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确保全市酒业规模总量和效益水平再上新台阶。
从产区行的一步步之中,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泸州产区将会将数智化、多元化与传统酿造技艺更加完美地融合,也将为四川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献上自己的“泸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