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1647839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问道黍香 共酿华章”——2025代州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举行

来源:微酒 2025.09.17 37060


9月16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代县黄酒行业协会承办、山西雁门王酒业有限公司协办的“问道黍香 共酿华章”——2025代州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代县隆重举行。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振国,忻州市委常委、代县县委书记崔峥岭,中共代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志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江南大学教授毛健,中共代县县委副书记贾平华,山西省地标产业协会会长李美霞,新华社山西分社原社长于振海,原山西省扶贫办副主任、山西雁门山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郎作仕,忻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刘效勇,中国酿酒大师邹慧君,福建省酒业协会秘书长郑强,房县黄酒协会秘书长张安学,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锡飚,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彭金龙,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傅宗展,福建屏湖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相友,十堰市郧阳区安阳镇黄酒公社党委书记叶宝,代州黄酒酿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钟晓,原中共山西省纪委驻省工商局纪检组长马春生,代县黄酒行业协会会长温建斌,山西雁门王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宏斌,以及忻州市、代县各级领导、行业专家、国内行业协会代表、国内黄酒企业代表、大众媒体、行业媒体代表、经销商代表等出席活动。大会由中国酒业协会黄酒分会秘书长毛勇主持。



忻州市委常委、代县县委书记崔峥岭在致辞中指出,代州黄酒高质量发展,首在革新观念,弘扬“敢为、敢闯、敢创”精神;根基在产业,雁门王十万吨有机黄酒项目、黄酒酒堡、中华黍酿博物馆等项目成为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标杆,多家企业扩能提质、集群发展,全县黄酒产能突破13万吨,专业镇市场主体达208家;出路在创新,研发50余款新品,跨界推出黄酒冰淇淋、巧克力等,在销产品超200种,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灵魂在文化,深入挖掘雁门边塞文化,构建黄酒文化表达体系;目标在共赢,与汾阳、绍兴等产区深化合作,建立“南绍北代”“汾白代黄”产业联合体,推动跨区域协同发展。


代县县委、县政府将持续优化和实施“1228”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酒旅融合和产城互动,强化政策集成、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区域协同、扩大开放合作,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黄酒之乡”,与行业各方及社会各界携手并肩,共同开创代州黄酒更加辉煌的明天。


长期以来,中国酒业协会致力于凝聚产业共识、推动产业进步、引领产业发展,不断推进和深化产区共建和品质表达,为推进地区酒类产业快速发展、增强产业整体实力、提升产区品牌形象、扩大产区影响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振国在致辞中指出,2025年黄酒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度“自我革命”。黄酒突破了地域、年龄、消费场景的围城,黄酒用健康理念与年轻潮流打开市场新空间,黄酒让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交汇,让文化出海成为全球共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代州黄酒专业镇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是山西特色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更为中国传统酒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样本。


专业镇建设为代州黄酒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空间,需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四大核心路径落地,将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竞争力。为此要以地理标志为引领,筑牢品质 “护城河”;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激活转型 “新动能”;以文化赋能为抓手,打造品牌 “软实力”;以市场拓展为目标,构建营销 “新格局”。刘振国副秘书长进一步表示,中国酒业协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代州黄酒专业镇发展,在标准制定、品牌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近年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忻州市、县两级政府锚定“建设北方黄酒主产区,打造北方黄酒酒都”战略目标,以代州黄酒特色专业镇建设为契机,聚企成链、助链成群、集群成镇,瞄准更大的消费市场,正在着力酿出新意,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会上,与会嘉宾就科技赋能、专业镇建设、成果推介、提升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持续扩大代州黄酒影响力等建言献策。



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江南大学毛健教授在大会上以《科技赋能代州北方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做主题演讲。毛健教授指出,代州黄酒与其他产区黄酒相比,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原料、工艺、风味、功能成分,代州黄酒要坚持彰显自身特色,走出自己的路。毛健教授表示,当前,酒体品质是限制市场增长的核心原因,要通过黄酒品质的科学表达体系,利用科学测量和检测,构建黄酒的舒适度表达、健康表达,让产品向“优质、舒适、安全、健康”等方向发展。


毛健教授建议,代州黄酒产区环境生态对酿造缺乏支撑理论,限制了高端酿造产区建设和产品的国际化。要打造代州优势黄酒产区的环境生态证据链,打造代州黄酒特色品类价值标准,构建代州黄酒种质资源库,通过高通量与超高通量育种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和差异化,拥抱大健康产业,挖掘代州黄酒健康功能,建立代州黄酒体验圣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以《中国经济正处蓄势待发新起点--代州黄酒特色镇发展前瞻》为题做主题演讲。他指出,纵观国内外市场,需求收缩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解决需求不足问题,必须把着眼点放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必须加快提高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要高度重视需求收缩引发的经济增速下降。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拥有巨大增长潜力,要着力扩大内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对需求收缩及其引起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力度也将持续加强。


为此,代县打造黄酒特色专业镇的前景广阔要有大的格局、大的作为。要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态势;抓住政府公共产品投资力度显著加大的机遇;做好发展规划、画好发展蓝图,在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质升级方面做好充分项目储备。要做到“五统一,一开放”即:市场基础制度、市场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市场监管执法、要素资源市场统一,并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大会上,中共代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志杰进行了代州黄酒专业镇建设成果推介。张志杰指出,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我县紧紧把握全省打造特色专业镇的重大机遇,将黄酒这一历史深厚、底蕴独特的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举全县之力推进代县黄酒专业镇建设。三年来,代州黄酒产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取得系列显著成果。


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培育壮大龙头,产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强化品牌建设,产品影响力持续提升;注重科技创新,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代州黄酒专业镇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定以“打造北方黄酒酒都”为目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西省地标产业协会会长李美霞在会上以《用好地理标志“金招牌”,酿出代州黄新未来》为题做主题演讲。她指出,地理标志就是把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凝聚成一个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独一无二的品牌和名片。一旦获得认证,就意味着所有贴上“代州黄酒”地理标志标签的产品,都必须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区域内生产,并达到规定的品质标准。首先地理标志是“品质的保证书”,能为代州黄酒“正名立信”;其次,地理标志是“价值的放大器”,能为代州黄酒“点石成金”;再者,地理标志是“产业的整合器”,能为代州黄酒“凝心聚力”;最后,地理标志是“文化的传承者”,能为代州黄酒“铸魂塑形”。


李美霞会长表示,代州黄酒承载着雁门关下的金戈铁马,蕴含着北方民族的豪迈与淳朴。地理标志的保护过程,本身也是对代州黄酒酿造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和弘扬的过程。希望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农户共同努力,保护好这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擦亮“代州黄酒”这块金字招牌。



新华指数研究院产业经济领域总经理助理王蜜以《品牌传播“有数可依”——代州黄酒指数视角下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破局点》为题做主题分享。她指出,代州黄酒的历史靠匠心传承,而未来则需要更多的数字赋能。指数监测结果显示,从2022年一季度基期至今,代州黄酒品牌传播力指数走出了一条稳健上扬的增长曲线。2025年二季度,指数值达144.6点,较基期增长了44.6%。这条曲线背后,是代州黄酒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市场迈进的坚实足迹,更是产业发展信心与势能持续汇聚的客观体现。与之相呼应的,是产业经济的亮眼数据:今年上半年,代州黄酒产量6575吨,产值2.63亿元,同比增长14.3%。同时,经营主体数量增至208家。


相信在“有数可依”的科学路径指引下,“代州模式”不仅能让代州黄酒自身行稳致远,也能为更多传统品牌的现代化转型提供有益启示,让世界品味的,不仅是佳酿的醇香,更是与时俱进的中国文化与自信。



大会结束后,与会嘉宾还参观了中国酒业协会黍酿博物馆。此次大会通过思想碰撞,凝聚共识,探讨代州黄酒产业发展,持续提升代州黄酒产业时代价值,揭示代州黄酒传统文化基因,推动黄酒科研攻关,焕发市场发展活力,赋能代州黄酒产业发展新篇章,期待代州黄酒产业更加稳健的探索行业更高峰,共筑中国黄酒产业的辉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