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霞
贵州茅台的2024年没有意外。
根据其4月3日发布的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41.44亿元,同比增长15.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862.28亿元,同比增长15.38%。
茅台再创新高的同时,下个发展目标也已公布:2025年实现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度增长9%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11亿元。
微酒注意到,处在一个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茅台在向外界传递更加“稳健经营”的信号。
单纯追求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这一增速相较2023年7.2%有所放缓,有观点认为,居民收入增速下行是拉低社零总额增速的根本原因,他们在花钱方面变得越来越谨慎。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更需要思考如何获得更健康、持续地增长,茅台设定9%的增长目标也是基于此。
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经济发展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深刻转型。2025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与过去两年保持一致,而茅台“最大个位数”的增长目标超过了GDP增速,是该增速的几乎两倍,代表了茅台要实现“稳中有进”,做到“跳起来摘桃子”。
按照上述目标,茅台2025年要新增156.37亿元,实现1897.81亿元的总营收。实际上,在千亿营收的底盘之上,茅台每增长1%,都会是一个很大的绝对数。
与此同时,受全球消费市场消费者代际更替、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逆风等外部因素影响,全球烈酒市场正面临挑战。数据显示,2024年7-12月,帝亚吉欧亚太区销售额同比下滑2.6%、保乐力加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骤降25%、LVMH酒类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
在行业低迷的背景下,茅台2024年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韧性和增长潜力,定下9%的增长目标,这背后的深层逻辑,也与中国经济实力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及制度优势密不可分,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茅台进一步的发展与出海提供了底层支撑。
另外,从行业层面来看,增长逻辑转化为稳健经营逻辑已成为白酒产业的新课题。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为7963.84亿元,同比增长5.30%;白酒行业利润2508.65亿元,同比增长7.76%。
国盛证券最新研报认为,白酒行业需求筑底特征逐步凸显,随着2025年下半年内需复苏以及基数的降低,环比改善趋势已较为明显。
由此来看,茅台的“个位数”的增长目标接近行业平均水平(白酒行业2024年平均增速约10%),表明企业要追求长期主义而非规模效应,追求增长质量而非增长速度。
总的来说,茅台是在有前瞻性、有意识、有取舍地追求稳健,2025年9%的增长目标是客观形势下的一个务实选择。
这轮白酒周期未来将如何演绎?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董广阳认为,“未来白酒市场或是缓慢复苏的状态,不能指望有立竿见影式的提升。”
中国酒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也提到,中国酒类市场面临品类竞争持续加剧、产能过剩隐忧、双理性时代、年轻化趋势等诸多困境和挑战,酒业也伴随着经济增速的换挡,进入到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期。
回顾过去一年,贵州茅台高管高密度地下沉市场调研,并召开各市场的相关会议,不断释放关于对当前市场和行业发展的研判观点,企业多次提出自身发展面临着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发展周期和茅台自身周期“三期叠加”形势。
在茅台2025年全国经销大会上,茅台明确提出2025年要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持续做好“三个转型”(即:客群转型、场景转型和服务转型),不断强化渠道协同、增强消费触达、促进消费转化,解决好根本性的“供需适配”问题。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
进入2月后,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便率队奔赴一线市场进行调研,沿着东线、中线、北线,走访13个茅台酒省区,在杭州、上海、深圳等18个重点城市,累计召开18场座谈会,与1700多家经销商面对面交流,深度把握行业实际情况。
京津冀茅台酒市场营销座谈会上,茅台方面透露,茅台酒和酱香系列酒在各省市的动销增长,市场总体表现稳中有增,已圆满完成一季度各项销售指标,为全年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厂商高效执行“三个转型”战略,调节奏和调结构并举,去年6月以来,茅台渠道政策密集推出,优化渠道结构、调整核心品的投放量,茅台高层密集召开渠道商座谈会及投资者交流会、管控市场预期,在一系列组合拳下,助推茅台预期企稳、茅台散茅批价企稳回升。
这意味着,茅台的“稳”绝非保守,而是通过结构性优化、生态化布局与价值观引领,在转型中寻找最优解,在不确定性中构建确定性。
进入新的一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内需”置于首位,政策刺激下消费领域有望不断涌现新动能、新场景,白酒板块作为顺周期典型代表,有望实现逐步企稳。
由此推断,茅台的“慢下来”本质是回归价值创造的主动选择,正如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所言:“稳定、健康、可持续,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