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晨昕,1996年出生,已经是泸州老窖某车间的车间主任。
今年,他是以泸州老窖“怀玉杯”酿酒技能大赛年度冠军的身份向上一届大赛擂主马冲发起挑战,角逐年度总冠军。
▲赛前,中国酿酒大师、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22代传承人、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全环境保护总监张宿义为参赛选手马冲(左)和何晨昕(右)打气
在1573国宝窖池旁,身穿酒红色镶边、深蓝色打底的工作服,脚踩黑色布鞋的何晨昕正手握钉耙娴熟地翻拌着糟醅。
汗水早已爬满了那张白里透红的脸,直到拌粮、拌糠等工艺都完成后,何晨昕才能脱掉白手套,取下被汗水打湿的眼镜,抹掉额头上滚动的汗水。
▲何晨昕在比赛中回马装甑
拌糟、回马装甑、看花摘酒……此时的何晨昕应该全然忘记了周围的观众,沉浸在酿酒的世界里。
这不是何晨昕第一次站在公司级酿酒技能大赛的舞台。
早在2019年,何晨昕第一次参加“怀玉杯”酿酒技能大赛时,就曾“过五关斩六将”拿下了当年亚军。
在大众眼里,酿酒工都是上年纪、低学历的老师傅;但在泸州老窖,酿酒操作技能比肩“老师傅”的高学历年轻人不在少数。
何晨昕就是其中之一。
从这位95后酿酒师身上,看到了新一代酿酒人能吃苦、善学习、敢担当和有方法等优秀品质。
01
“最大的考验是体能”
何晨昕,甘肃天水人。
2017年,从天津大学毕业,何晨昕通过校招进入泸州老窖。
“当时我拿到不止一份offer,泸州老窖与其他企业不一样。”何晨昕说:“其他企业都只有三轮面试,泸州老窖有四轮,最后一轮是到泸州的‘国窖之旅’。”
从北方南下,何晨昕自己一个人就决定了。
“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乾坤酒堡和‘非遗’中心的品酒环节。”何晨昕说他原来不喝白酒的,但当酒入口之后,某种神经像是被激活了。
“香气就像在口里‘爆开’了一样,让我觉得既刺激又新奇。”
经过“国窖之旅”之后,何晨昕就决定了要留下来。
“厂里的待遇和福利都不错。”何晨昕说父母也支持,“在一家大型国企上班,他们应该是自豪的,毕竟泸州老窖在北方市场的影响力很大。”
在7003车间(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洪兴和作坊)实习一段时间后,何晨昕就被调到被称为国窖班的7001车间继续学习酿酒。
国窖班可以说是泸州老窖传承698年传统酿制技艺水平的最典型标杆。何晨昕说:“在这里,酿酒的‘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要学。”
酿酒是一门技术活,但同时也是一门体力活。在酿酒行当里流传着“没有三百斤毛毛力,不要当烤酒匠”的说法。可见,这不是一般人能吃的苦。
虽然是甘肃人,戴着眼镜的何晨昕并没有想象中西北汉子的粗旷。
“对我来说,当时学习酿酒最大的考验其实是体能。”何晨昕顿了一顿,又补充了一句:“如果体能好,我想会学得更快点。”
五年时间过去,何晨昕不仅酿酒技艺快速提升,体重也增加了30多斤,现在身体也很结实。而当他站在酿酒甑桶面前时,文质彬彬的面庞下已经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从容。
02
“绝活是练着、练着就顿悟了”
开窖、起糟、配料、拌糟、上甑、摘酒、摊晾......
这些工艺操作在酿酒老师傅手里犹如人吃饭喝水般自然,但对于何晨昕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却不容易。
刚刚进车间那会儿,何晨昕是先从晾堂工做起。
“除了做摊晾,我还会主动去学习上甑。”
“因为装甑这个工艺环节很重要,直接影响出酒率和质量。”
“上甑的学问也很深,操作上讲究‘轻撒匀铺、探气上甑、回马装甑’。”
“最开始,手是不协调的,都做不到一气呵成。”何晨昕说,“只能整个动作先拆分开来,一步一步的练习,去找手感。”
在酿酒行话中,这种初学者的上甑方式称为“四面红旗”,就是在甑边四个方向来回走动,分四次完成上甑动作。
每天上甑,一个技能动作要重复做几百次,一年下来就是上万次。
何晨昕现在也不记得当时端了多少簸箕(装糟醅的工具)才做到动作规范且流畅。
在泸州老窖,一直都有“传帮带”的传统。刚进车间的年轻人,可以选一名老工人作为自己的师傅,主要学酿酒操作;还有科学化的导师带徒制度,经过学员报名、资格筛选、导师库建立、师徒双选等程序,青年员工可与技术大家结为师徒。这就是“双导师”制度,前者偏实践,后者更擅长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