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方方
近日,微酒走访市场发现,泸州老窖、古井贡酒、今世缘、武陵等白酒品牌都在市场推行“大店”模式,并取得一定市场成效。
微酒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这种模式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建立起渠道竞争壁垒,解决了产品价格倒挂、渠道库存大、产品动销慢等行业痛点。
那么,“大店”模式到底是什么形态?“大店”模式未来会不会成为白酒渠道主流模式?“大店”模式给行业带来什么启迪?
本文将深入解读“大店模式”的定义、操作逻辑、核心竞争力,同时对大店模式如何通过股权构建更稳固的“厂商利益共同体”进行剖析。
酒业进入调整期,意味着整个产业链面临多重压力,包括:
消费下行压力,宏观经济影响下,居民非刚性消费需求减少,厂商动销压力增大;
名酒业绩压力,头部品牌为保持增长,市场竞争加剧,对二三线品牌形成挤压;
量价平衡压力,如何在控量保价与放价保量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关键挑战;
渠道利润压力,市场动销放缓导致经销商利润下降,部分名酒甚至出现价格倒挂;
在多重压力下,酒类的动销问题成为最大关注点,渠道短链化和去中介化是大势所趋。面对行业调整的巨大挑战,厂商作为利益共同体,需要共同培育核心消费者,因此,有人认为,酒企的营销重点需要从大商向大店转移。
那么,大店到底是怎么做的?
盛初咨询战委会专家魏朝阳从流通层面解释——所谓“大店模式”,是改变传统的渠道结构,减少产品流通层级,搭建起品牌直达消费终端的模式。
盛初咨询战委会专家平台总监王飞则从销售层面定义——以团购销售为主导,主要销售名酒或者地产酒龙头旗下的中、高端价格带产品的模式。
目前市场上,执行大店模式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大店本质上就是做团购的‘核心店’,以‘点少’、‘量大’为特色,无论是像武陵、仰韶这样以直营体系做团购,还是如老窖这样以‘直营+经销商’体系做团购,从逻辑上都可以划分为五大类。”王飞进一步进行解析:
第一,提供渠道常规支持。大店需要和酒企签订定量的销售合同,酒企也会匹配相应的渠道政策,比如渠道买赠政策、宴席优惠政策。
第二,提供消费者培育支持。每一个大店背后都有核心消费者资源,酒企会匹配品鉴会、赠酒、回厂游进行赋能,进而链接、培育、转化消费者。
“例如,李渡酒业依托知味轩体验馆,发力高端团购及培育宣传。大店可以带消费者到知味轩,由轩主带着体验李渡文化、品酒用餐,由厂家报销餐费与送酒。”酒商张总表示。
第三,提供形象窗口包装。大店一般是酒企品牌的形象窗口,酒企会对其门头、酒柜包装做标准化建设。
酒商老陈也表示,“安徽、江苏等成熟市场,洋河深度包装有团购关系、有销量的大店,强化资源抢占能力,从门头、店内装修全面打造洋河品牌氛围,形成垄断效果,让其他品牌成为洋河的陪衬品。”
第四,是把“店”当成“商”一样去做管理。每一个大店,都是一个重要的“大商”,酒企会阶段性地举办大店之间的联谊会,促进情感互动、交流运营心得、增强战略共识。
以上四点逻辑,属于酒企做大店的常规逻辑、惯用逻辑,而现在,出现了升级的创新逻辑,也就是第五个逻辑——以“虚拟股权化”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将原本依靠单一门店收入的店主变成酒企的“虚拟股东”。
“武陵、老窖、仰韶、金种子,都有实施这种方式”,王飞表示,“比如某酒企有20家大店,酒企会拿出部分利润作为分红,去激励这20位虚拟股东,营收越好、分红越多、厂商间的利益捆绑关系就会越来越深,对于不符合集体利益的各种现象,大家也会共同监督、清除。”
无独有偶,魏朝阳也抛出同样的观点:“大店模式最重要的是,在严选合作对象基础上,厂和商深度捆绑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建设市场、共享市场收益、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以推行大店模式的武陵酒为例,其终端合作对象均是严选,可分为联盟终端和普通终端,其中联盟终端分为“盟主”、“理事会成员”和“联盟成员”三个类别。
以盟主为例,盟主不仅是区域内最高销量终端,更肩负监督市场发展,共同做大联盟销量的责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协同拜访终端客户、收集市场反馈、协助终端解决问题,作为厂家和“担当联盟”沟通的桥梁。
对应的,联盟成员享受“年度市场共享奖励”,根据整体市场年度贡献奖励总额及该终端市场贡献占比。
联盟终端也承担着维护市场秩序的功能,如有成员举报、投诉新增终端曾有恶意低价、卖假货的情况,经查实后将取消该终端合作资格。
魏朝阳也评价道,武陵厂商利益共同体就是“大店模式”的生动实践。
纵然市场整体消费环境疲软,武陵依然实现业绩逆市飘红,究其原因正是发力做大店,通过直管直营实现高增长。据行业人士透露,“武陵10亿元销量主要是来自860家大店,而860家大店里面,有240家年销售达到200万以上。”
大店的竞争力密码,藏在四个维度的结构性重构之中。
其一, 推荐力革命:从“叫卖式推销”到“场景化征服”。
某酒商对微酒表示,“现在生意难做,我们用嘴推荐多了,会担心让客户不悦。”很明显,如今消费者对过度推销产生“抗体”,传统烟酒店的推荐力正在下降、出货功能在降低。
同时,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喝好、喝名、喝贵、喝品牌”的产品,进一步削弱了传统烟酒店对品牌选择的主导权。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烟酒店的功能逐渐从推荐出货转向品牌氛围传播。
而另一边的大店,厂商一体共同做服务引导,并凭借超大体量、沉浸式体验和全渠道运营,内容营销、体验营销、互动营销、宣销一体化能力更强,有条件创造更多的销售氛围,推荐力自然更高。
其二,利润重构:从“有限利润”到“稳定高收益”。
对于许多经销商而言,代理一线或二线名酒的机会有限,即使有机会,门槛高且利润薄,相比之下,武陵喊出了“会给出两到三倍于竞品的渠道利润”。
据微酒了解,武陵通过“返利+大盘收益”的分利方式,配合厂家维护市场秩序、执行产品推广动作的终端,销售武陵酒的利润却能够达到20%—30%,相对稳定的高收益,激发了联盟成员销售武陵酒的积极性。
“大店直达,一键到C,通过费用直投绑定核心大店利益,能更好地执行控盘分利。”魏朝阳分析道。
主营古井贡酒的安徽大店——中皖烟酒店主也表示,“古井贡酒的古30高度,打款价1000元、成交价1100元,利润可观,因此更愿意合作。”
其三,定位升维:从“模糊宽泛”到“锁定中高端产品目标人群”。
波士顿咨询调研显示,中国高端白酒消费者中,63%更倾向于在品牌旗舰店完成5000元以上消费决策。
大店模式往往意味着更大的空间、更好的环境、更优的体验,这与消费升级浪潮形成共振。同时,单市场或单场景的深度精耕,完成从"交易场所"到"身份符号"的蜕变,能够精准开发核心消费人群,占领消费制高点。
河南酒商李总表示,“中高档酒目标消费者清晰,大店模式通过与商务人群相匹配的环境传播,达成中高端白酒与高端商务宴请的场景标配,锁定目标人群。”
安徽的大店云龙烟酒、逸丰商贸店主均表示,“古30的成交价高于五粮液,主要面向高端消费者,比如企业老板或者政务领导,因此古井十分注重大店渠道的消费者培育工作——大店每月都可以申请专项品鉴会费用。”
其四,战略威慑:从“渠道争夺”到“形成战略切割力”。
白酒的终端战争,正在从渠道货架的厘米之争,转向用户心智的维度之争。武陵酒的营销活动,就几乎全部围绕着这两件事:如何让卖酒者赚钱、并持续赚钱,如何让消费者买武陵、并持续买武陵。
而相较于其它模式,大店模式更易构筑竞争壁垒。它以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去引导渠道体系的成长,能让品牌在突破的关键节点能够快速进行复制,既能获得销量,又能促进渠道的开发,去筑建起竞争壁垒,实现裂变式发展。
据了解,李渡酒业为保证品鉴会的质量,制定了一套标准化制度:“品鉴会必须由组长/组员申请并参与执行,公司只支持一桌式品鉴会,按照每场不超过10人次,每桌不超过4瓶品鉴酒标准支持。”
老陈评价道,“轻装上阵,抓住核心消费者,把‘桌子营销’、‘圈子营销’落到实处,更能形成战略切割力。”
以上种种,大店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大店,也正成为酒业博弈、争夺市场话语权的重要战场。
那么,此时若想入局做大店,需要注意什么?
王飞认为,“首先打准标签、明晰概念:大店不是指做批发的店、也不是指规模大的店,而是指做团购的店,它的发力方向不在于做下游,而在于精耕消费者。
“其次,要构建识别、建档、留存、转化消费者的方法论:烟酒店天然不相信酒企,他们会防范酒企撬走核心消费者,所以很多酒企无法通过大店真正挖到消费者,这种大店模式是虚的,只有扎扎实实识别、建档、留存、转化消费者,才能支撑起快速发展。”
在这场终端革命中,大店早就不仅是规模空间的扩张,而是多重价值重构的生态系统,它一步步将酒业传统的“流量思维”升级为“留量运营”——这或许也是酒业穿越周期迷雾的破局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