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1647839
独家策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独家策划

2024年度标杆③ | 五年爆卖4亿瓶、年均增速超30%,光良如何长成光瓶新标杆?

来源:微酒 2025.01.31 30890

文 | 张奥 陈峰

编者按


创新、创变与创优,它们在行业新周期下锐意进取,寻找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它们持续探索品牌创新,积极开拓新锐产品,主动调整商业模式转型。


在新的消费环境下,它们给行业贡献了新的打法、指出了新的方向。它们,在过去一年迸发出不同寻常的引领力和示范性,是过去这一年这个行业里的顶流,是这个行业里的年度标杆。


经多方评估、综合考量企业的品牌建设、文化发展、创新研发、品类引领、营销传播等成效,微酒组织了“2024年度标杆品牌”样本企业评选活动。期待标杆树立,给前行中的行业以启迪和希望。


系列篇:

① 牛栏山,“跨”出来的“IP标杆”?

② 文化营销,仰韶何以“标杆”?


复盘光瓶酒近年的市场表现,很容易发现三个变化:一是全面的纯粮固态化;二是产品价位升级;三是消费理念的转变,从单纯的低端消费逐渐向品质消费转型。


相比盒装酒,光瓶酒用更亲民的价格、更广泛的消费客群等优势,促成了赛道的稳定扩容。


尤其是现代化光瓶酒光良的爆发,给了市场巨大的信心,也让行业看到了光瓶品类的发展潜力。


按照光良公开数据,2023年光良销售增长超40%,累计销量突破3亿瓶;截至去年年末,光良累计销量4亿瓶。以此为口径测算,2024年光良仍保持了超30%的同比增长。


产品端,去年11月,光良推出高端子品牌“极光”,这标志着光良品牌愈发成熟并迈向了新高度。

在当前消费降级、光瓶酒需求上升的环境下,消费者对高品质低价格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极光的面世顺应了这一市场趋势,“极光”也成为光良品牌向上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综合种种,光良足以称得上2000年之后崛起速度最快、矩阵丰盈最快的白酒品牌。


那么,光良究竟是如何成为现代光瓶酒的代名词?又是如何完成“0到1”的进化?其背后的产品逻辑、市场策略以及渠道布局又有什么值得行业借鉴的地方?


01

产品:定位现代化光瓶酒,两大逻辑拆解光良爆点


2019年,常被认为是光瓶酒发展的分水岭,光良在这年上市,并成为之后几年光瓶酒品类的最大黑马。


从这个角度来看,光良的产品设计以及运营策略有着特殊的“预判性”。不仅为光良产品的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续行业调整期内的逆势增长埋下了伏笔。


那么光良的这种前卫的市场研判源于什么,又做出了怎样的策略来保障其行稳致远?

区别于传统光瓶和名酒光瓶,光良脱胎伊始便给了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即现代化光瓶白酒。


光良的现代化逻辑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价值逻辑,以行业普遍认可且无需解释的三年基酒含量,为产品做价值对标,明晰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判断。


2019年前,以数字代表年份、以窖龄代表酒龄、以数据为基础的光瓶酒并不少见,诸多头部酒企也曾做过努力,但都没能形成像光良一样的冲击效应。


究其根本在于,产品定位不够突出,消费者对产品价值与价格的认知存在隔阂。


这也恰恰成为光良数据瓶系列产品设计的基点。


光良旗帜鲜明地选择三年基酒为产品做价值对标,这是行业内大众光瓶酒的基酒年份的最高配置,也是消费者心中对光瓶酒好坏判断的源头。


有了明确的价值标杆作支撑,光良的数字也有了意义。


四款主打产品光良19、29、39、59,依次对应19%,29%,39%,59%的基酒占比。

按照认知逻辑来看,消费者在认可价值标杆概念后,会依据产品标准的基酒占比数据,进一步推导产品价值。


围绕系列化的数字,光良酒瓶身利用醒目字体大胆标出,将产品结构和卖点完全拆解并量化在包装上。


这种极其现代化、可感知的产品打造,看似简单直接,却用最快、最易感知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了一瓶酒最核心的价值。


第二,是品质逻辑,用“纯粮+老酒数据”的组合拳打开市场。


光良的成功也得益于其精准把握了消费趋势的变化。


在光瓶酒市场上,传统的低价产品往往采用酒精酒和非纯粮酒,给消费者留下了“低价=低品质”的刻板印象。


然而,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品质升级,对老酒和纯粮酒的偏好正在成为主流。


从宏观角度去审视光良的崛起,可以看到其瞄准的正是这些痛点。


“纯粮+老酒数据比例,迎合消费者对品质的更高需求。”盛初咨询总经理杨大玉如是总结。


这一品质组合的打破常规,不仅让光良在同价位段中脱颖而出,也彻底改变了消费者对光瓶酒的认知。


02

渠道:先餐饮后流通,绕开名酒进攻线抢“下沉”


光良的渠道模式已被行业内拆解剖析无数遍。


从社群营销到直播引流、从跨界合作到多维探索,从终端联动到全网推广,光良通过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最后都指向同一个终点——消费者。


消费者在哪?这个问题有很多解,一线城市里有,二、三线城市有,县域市场也有。


但光良认为,要到下沉市场去找,只有这样才有机会用最小的代价吃到最大的市场。


以此为指导,光良制定了错位发展的战略思路:绕开名酒的进攻线,扎根二、三、四线城市,进军县级、乡镇市场。


用光良酒业创始人赵小普的话来说,“光良干了更多名酒品牌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


过去五年,光良通过下沉市场优先落子方式,已基本实现全国化布局。在全国拥有100万个市场终端,超600家经销商。


“无锡、泰州、盐城等为首的华东地区,华北和西北二、三线城市等都是光良目前的优势地带。这些市场的普遍共性是名酒光瓶铺货少,产品力缺失,给光良留出了吃掉存量市场的空间。”有接近光良的人士向微酒表示。


盛初咨询副总经理阚益表示,从光良的“行军线”上能看到类似老村长的影子,通过绕开前期培育成本较高的一线城市,优先于二、三线城市及下沉市场构建渠道网络。在积累了足够声量后,再为入驻一线城市的动作赋能。


光良抓住的另一个机会,则体现在渠道铺货打法上。


对名酒来说,以品牌力为根基进行宣传培育,以足够的资源来换取量的上升,直至机遇到来。


而对光良来讲,起步初期品牌声量小